作者:草根
穿过一条狭窄的马路,可见一座方尖碑矗立在马路尽头。

走出狭窄的马路,豁然开朗。这里就是著名的西班牙广场。没错,罗马有一个西班牙广场,还很著名。为什么叫西班牙广场?据介绍,旧时西班牙总督府旧址就在此地;另外,西班牙大使馆也在附近。

电影《罗马假日》在西班牙广场有好几个镜头。看看,派克饰演的男主和安妮公主所在的镜头,和上面的照片,是不是在同一个地方?

西班牙广场建在一座山上,从上图可以看见,山坡最高处是一座教堂 —— 圣三一教堂。
站在教堂前往下看,广场一览无余。
有许多教堂命名为圣三一教堂,或三一教堂。名字源于基督教三位一体的教义,即圣父、圣子、圣灵三位一体,为独一真神。

广场边上,罗马老城也历历在目。

圣三一教堂内部

教堂壁画,描摹耶稣蒙难后,男人们把耶稣从十字架上放下来;女人们陪伴着悲痛欲绝的圣母。

从西班牙广场最高处的教堂往下走,有137级阶梯。这是从阶梯上仰拍圣三一教堂。
看看,教堂前的方尖碑是不是让教堂更显庄严?

走完台阶,回望圣三一教堂。这里游人还真不少。

罗马街头,古迹甚多,这根石柱很是雄伟。
除了方尖碑,石柱类建筑也是西方纪念类建筑的主角之一,像埃及亚历山大的庞贝柱。
这尊石柱,当时只管拍照,都没弄明白他的来历。

又是一尊石柱,也不清楚来历,请教有关方家。

这座建筑很漂亮,也很古典,广场上有传统的喷泉(照片左下角)。我总结了一下西方人喜欢的,带有纪念、装饰功能的建筑三大件:方尖碑、纪念柱、喷泉。

这里是哈德良神庙。哈德良是罗马皇帝,公元二世纪在位。他位列罗马“五贤帝”之一,也就是说,属于“好皇帝”。他有一项有名的工程 —— 位于英国的哈德良长城,当时,罗马帝国的边境已经抵达英格兰和苏格兰的交界处。
两千年了,满满的历史沧桑感。

当年的给排水工程

这个地方太著名了 —— 万神殿。
我们团能来这个地方,归功于我和领队的一次谈话。万神殿不在景点的清单中,怎么可以呢?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,学习了圣母百花大教堂;圣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顶,学习了万神殿。所以,从建筑学的角度看,万神殿的穹顶是圣彼得大教堂穹顶的祖先啊。感谢领队,从善如流。
看看,“三角后面顶个球”,典型的古罗马建筑。

来个近景
万神殿,顾名思义,是供奉罗马众神的。

神殿的侧面
万神殿建于公元前,后来在哈德良时期重建。怪不得这里离哈德良神庙不远。

神殿的背面
到后来,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,万神殿就改为基督教的教堂了。

万神殿另一个侧面
现在万神殿的正式名称是“圣母与诸殉道者教堂”,但游客还是习惯的称为“万神殿”。

按中国人的传统习惯,顺时针绕着万神殿走了一圈。又回到了万神殿的正面大门。
很遗憾,我们没有预约,不能进入万神殿内部。

有预约的游客拿着手机,让工作人员扫码。
不过,能绕着万神殿走一圈,感觉很荣幸了。

接下来,我们要去的地方是威尼斯广场。路上的景致不能错过。
这条小马路,两边楼房相对出,长空犹如一线天。

这座教堂,也很气派。

这么漂亮的教堂内饰,我现在都叫不上教堂的名字。

教堂的天顶画

大名鼎鼎的威尼斯广场。
威尼斯广场在罗马市中心,建于文艺复兴时期。当时意大利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,威尼斯是一个共和国,驻罗马的大使官邸就建在这里。故而得名。
雕像是统一意大利的开国国王,国王雕像前有“祖国祭坛”,有卫士守卫着长明圣火。

这里是意大利国家的象征。
怪不得,《罗马假日》中,派克要带着安妮公主骑上小摩托到此一游。

墨索里尼上台后,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官邸。照片中,左边的小阳台,是墨索里尼向民众发表演说的地方。和希特勒一样,墨索里尼的演讲很有煽动性。

广场边上教堂的拱顶。
看看,右边又有一座纪念柱。

这里是罗马的许愿池。我说过,西方的纪念、装饰建筑有三大件:方尖碑、纪念柱、喷泉。这许愿池,又是一个著名的喷泉。
别以为西方的喷泉像中国泉城济南的趵突泉、珍珠泉一样,是天然的。最初的喷泉也许是,但后来的就不一定了,并且大多数都不是天然的。

别以为喷泉是作为景点给人看的。现在是的,但过去不一定是,大多数都不是。
喷泉是城市的供水系统。人们建造高位的储水池,通过管道送到城里,形成出水的喷泉,供市民饮用。
西方的喷泉,本来是生命之源。到后来,有了自来水,但人们依旧对喷泉有着天然的情感,这,很自然。

《罗马假日》里,大明星奥黛丽·赫本饰演的安妮公主在罗马的喷泉边上买冰淇淋吃。

咱也不含糊。冰淇淋 + 喷泉 = 贵族

夕阳西斜,还有最后一个节目,太享受了。
古罗马角斗场,建于公元一世纪七十年代。据介绍,它是罗马帝国在征服耶路撒冷之后,强征8万名犹太俘虏修建的。

尽管我们团不能进入里面看他的五脏六腑,但还是能够近距离亲密接触,和他握个手还是可以的。

近距离看,还是可以看出些端倪:右边的门拱,是当年原装的;左边,是后来整容的。

小黑屋里,当年是否关押过斯巴达克斯?
答案是否定的。因为斯巴达克斯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半世纪以前。

角斗场的结构有点复杂。据介绍,角斗场可以容纳九万观众。
建于1997年的上海体育场,可以容纳八万人。

至此,我们已经顺时针绕角斗场一圈。

在角斗场边上,有一处很重要的古迹 —— 君士坦丁凯旋门,这是为了纪念君士坦丁大帝在米尔维亚桥战役中击败对手而建立的。尽管君士坦丁凯旋门的名气比不上巴黎凯旋门,但是,我以为,君士坦丁凯旋门的意义远胜于巴黎凯旋门。如若不信,请听我道来。
君士坦丁被部下拥立为罗马皇帝后,帝位并不稳,很快,内战爆发。在罗马台伯河上的米尔维亚桥战役中,君士坦丁击败了主要对手,以胜利者的身份进入罗马城,稳固了皇位。
本来这种皇位争夺战,并没有太大的意义,但这次不一样,有文献记载如下:
在米尔维亚桥战役前夜,他(君士坦丁)看见一个火红十字架划过天空,伴随着这样的字样:“依靠此,你将大获全胜。”
从此,君士坦丁完全改变了帝国对基督教的政策,并在战役的第二年(313年)颁布了《米兰敕令》。要知道,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,基督教文化成为西方的主流文化,这对全世界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。
现在我说,君士坦丁凯旋门的意义远胜于巴黎凯旋门,希望得到诸位的认可。

在罗马逛了一天,看了许多东西,郭老师非常的尽兴,当然,我也是。

明天,邮轮将带我们到意大利的第三站,那不勒斯,并游览庞贝古城。
(未完待续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