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霞

栖居上海,云游四方

欧洲游(八)佛罗伦萨(下) 比萨 利沃诺

作者:草根

来到圣母百花大教堂跟前,第一个感受,就是强烈的视觉冲击 —— 规模太大了!整个眼帘被教堂建筑全覆盖。

教堂大门,边上是钟楼。浅色的马赛克的外饰,但光线似乎不够亮堂。有人也许会问,大门的朝向是 —— 

答案是,朝西。如果关注一下,我们上午游览的圣十字教堂,大门也是朝西的。

这是个有趣的问题。网上有文章介绍(不止一篇):传统的教堂继承了太阳崇拜的古老习俗。大门朝西,人们走进教堂,就可以面向东方进行礼拜。当然,后来的许多教堂建在城市的道路两边,朝向就只能因地制宜了。

圣母百花教堂的穹顶。该穹顶的建在高55米的基座上,穹顶本身高30米,也就是总高85米。在15世纪,能建造如此建筑,令人惊叹。

上海的国际饭店70多米的高度(百度百科中的83.8米,包括地下二层),作为全市最高建筑的记录,一直保持的上世纪80年代。并且,和大教堂的穹顶相比,建筑难度不可同日而语。

洗礼堂属于大教堂的一部分,包括但丁、马基雅维利等名人出生时都在此受洗。照片是洗礼堂大门上的黄金雕塑,描写《圣经》旧约中的故事。

圣母百花大教堂周边的广场不大,无法拍摄她的全貌。在城外高地的米开朗琪罗广场,可以远眺其全景。其漂亮的穹顶,尤其引人注目。

穹顶的建造,堪称奇迹。穹顶方案的提出,源自于罗马万神殿,因为万神殿的穹顶让无数人着迷。但是,教堂自13世纪末开工,至15世纪初,一百多年后,工匠们仍未拿出可行的穹顶设计和施工方案。最后,一位叫伯鲁乃列斯基的工匠经过多地考察和潜心专研,拿出了设计和施工方案。并获得了佛罗伦萨市政当局的批准。

有一个施工细节有点意思。为了让工匠们专心工作,省得他们上上下下浪费时间,有关方面在施工现场提供餐饮服务。不但有吃的,还有酒喝。终于,在1470年,完成了整个工程。

此时,那位叫伯鲁乃列斯基的设计师已经去世,他被安葬在教堂里,这是极大的哀荣。

这张照片,整个佛罗伦萨,包括阿诺河上的老桥、新桥尽收眼底。

从佛罗伦萨到比萨,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。下车后,可以看到比萨的民居,门口种着些花花草草。

比萨是伽利略的出生地,在他十岁时,举家搬迁到佛罗伦萨。后来,他在比萨大学完成了他的大学学业,并曾在比萨大学任教。

比萨的景点非常集中,几乎全部在奇迹广场。

奇迹广场在一堵长长的城墙里面。

城门里面,就是著名的奇迹广场,比萨斜塔的惊鸿一瞥,掠过我们的视线。

奇迹广场上有著名的三件套:洗礼堂、比萨大教堂、比萨斜塔。在游客的心目中,一个比一个更有分量。其实,佛罗伦萨的圣母百花大教堂也是三件套:洗礼堂、钟楼、大教堂,这应该是天主教大教堂的常规形制。

首先映入眼帘的,是洗礼堂。

初见比萨,郭老师很兴奋。

往前走走,比萨大教堂近了。

看看,和圣母百花大教堂是不是相同的形制?

大门朝西(这个我确认过),东面是穹顶,边上是钟楼(斜塔就是教堂的钟楼)。

大教堂的门楼。西边的阳光让大教堂更显辉煌。

大教堂北面的全貌

左边那一排房子,是大教堂的附属建筑,里面是一个墓园。

在大教堂和墓园之间的小路漫步,绕过大教堂的穹顶,比萨斜塔露出真容。

游人排队进入斜塔。警方很尽责,开着带装甲的警车维稳。

给一张比萨斜塔的“单人照”

再拍一张常见的比萨斜塔的照片,因为有教堂的立面做对比,斜塔似乎更斜了。

伽利略真的在斜塔上做过自由落体的实验吗?

其实,这只是一个传说,就像苹果砸在牛顿的头上一样。当然,传说很精彩,挺好。

大教堂是开放的,游人也不多。

从大门进入,来到礼拜堂。注意,礼拜总是在上午进行,信徒的座位面向东方,也就面向着太阳,面向着光明。这是当年建教堂时的理念。

教堂的穹顶上悬挂着一盏灯(照片放大可以清楚地看到),传说,伽利略就是根据这盏灯的晃动,发现了摆的定律。当然,这也是一个传说。

边上神职人员议事的小礼拜堂

墙上的雕塑和穹顶上的浮雕,都很精美。

城墙里,大教堂边上,有大片的草地。

导游很殷勤,在离开奇迹广场的时候,给我们来张合影。

从比萨到港口利沃诺不远,二十多公里的车程。

西方的城市不流行大拆大建,利沃诺同样保持着数百年前的样貌。

利沃诺是佛罗伦萨、比萨的外港,扼守着海上门户。这些当年的海上堡垒,依然森严。

晚上,苏苏为大家在邮轮的餐厅预订了座位。

在岸上浪了一天,体力付出很多,得吃点好的补补。

明天,邮轮将带我们去罗马,又将是精彩纷呈的一天。

(未完待续)

草根 2024 欧洲游(八)佛罗伦萨(下) 比萨 利沃诺已关闭评论 593 2024年6月22日